这是山东省政协委员张法水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的提案: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近年来,医患纠纷大量涌现,医患矛盾问题逐渐突出,医患关系呈现出对立化、暴力化等特点。医患纠纷的增多,严重干扰了医疗工作秩序,影响了群众就医和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障碍因素。在医患纠纷中,部分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诊疗过程不透明。部分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没要尽到向患者充分告知的义务,诊疗过程缺乏透明度。少数医疗机构为了争“效益”,搞“创收”,采取各种手段,巧立名目收费。部分医疗工作者给患者做过多、过滥的的检查,甚至“小病大治”开大处方以从中渔利。在此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被蒙蔽的状态,而一旦当患者了解到这些检查和处方的非必要性之后,往往会激起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医患矛盾。
第二、服务意识不强。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待患者的耐心和责任心,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应付,态度冷漠,对患者缺乏感情,不注重医患病情沟通,甚至动不动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和家属,无形之中已经让医患关系拉开了距离。
第三、部分医务工作者存在着向患者索要“红包”的现象。虽然卫生部曾有明文规定:严禁医务人员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但是,部分医疗工作者仍然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患者及患者家属索要红包及其他馈赠。部分医务工作者的这种违法违纪行为严重损害了民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信任,为医患矛盾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基于上述状况,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诊疗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开放度。
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诊疗、用药的必要性、合理性,让患者明白用了哪些药,哪些药起什么作用,以及相应的费用标准。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患者及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充分理解。
建议卫生主管部门设立第三方监督抽查机制,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对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抽查。如此,可增加社会各界对诊疗过程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行和服务行为。
在各医院内设立医德医风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各界代表人士担任医德医风监督员,定期对医院的医德医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服务态度差以及向患者收受红包等败坏医德医风问题时及时纠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对于典型案例,应在媒体曝光,以起到相应的震慑作用和效果。
三、探索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引入第三方调解医患纠纷机制。
建议由卫生部门牵头,组织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人员组成可以包括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以及律师等。凡是医患纠纷,只要医患双方申请调解的,就由该组织进行调解。这种第三方调解机构应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如此才会取得医患双方的信任,也才会真正帮助化解医患纠纷。为保证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中立性,该调解委员会应实行免费调解。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由卫生主管部门协调财政部门解决。
提案人: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 张法水
2012年2月17日
|